医院全成本核算是通过系统化的会计分录实现资源消耗与收入匹配的管理工具,其核心在于将医疗业务成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要素科学归集与分配。这一过程需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确保每一笔经济活动精准反映在财务系统中。以下从成本归集、分摊、结转及特殊业务处理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在成本归集阶段,医院需将直接与间接成本分类记录。例如,采购中药饮片时,根据业务类型分别计入不同科目:借:库存商品—中药材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若涉及医疗器械等低值易耗品,则通过周转材料科目处理: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贷:银行存款
直接人工成本如医生薪酬归集时,需区分门诊与病房服务属性:借:主营业务成本—门诊成本/病房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成本分摊的关键在于合理分配间接费用。以制造费用为例,若多个科室共用设备,需按工时比例或产量法分摊。例如检验科的水电费分摊:借:主营业务成本—检验成本
贷:管理费用—水电费
对于装修费用的摊销,需根据租期与使用年限孰短原则确定周期: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贷:长期待摊费用
特殊场景中,高价设备需转为固定资产并按月计提折旧:借:主营业务成本—检验成本
贷:累计折旧
成本结转需分层次完成。首先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至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对于其他业务成本(如医疗废料处理):借:其他业务成本—低值易耗品成本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
期末同样需结转至利润科目: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成本
若涉及医保回款,需同步冲减应收账款: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医保支付
特殊业务场景需单独处理。例如,护理服务收入与药品收入混合时,需通过台账考核拆分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护理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周转材料
出售过期药品需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并同步结转成本: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药品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药品处理
贷:库存商品
医院全成本核算分为科室成本、医疗项目成本、总成本三层。科室成本需将直接费用(如病房房租)与分摊费用(如行政人员薪酬)合并;医疗项目成本则通过作业成本法追踪设备、耗材等资源消耗;总成本核算需整合财政补贴、科研收入等非经营性收支,确保全面反映医院运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