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卓越中医师班),即袁家玑班,是该校依托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政策打造的重点项目。该班级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核心理念,旨在通过系统性改革培养具备中医临床胜任力的高素质人才。自2015年获批以来,该班以“双导师制”“淘汰制”等创新机制为核心,形成了从课堂到临床的全方位培养体系,成为学校中医学专业的标杆方向。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中医学(卓越中医师班)的培养目标聚焦于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双重塑造。课程设置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覆盖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主干课程,同时融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研读。在临床能力训练上,课程强调与现代医学结合,开设诊断学基础、内科学等课程,确保学生具备中西医结合的诊疗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该班将针灸学、中医内外妇儿科学等实践科目贯穿全程,构建“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螺旋式学习路径。
培养模式的核心机制
- 双导师制与多维度指导
学生入学后配备学术导师与临床导师,前者负责强化中医经典学习与科研能力,后者通过附属医院带教提升临床技能。此外,高年级引入“多维度导师制”,整合科研、管理、国际化等资源,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 - 动态淘汰机制
每年对学生的核心课程成绩与班级排名进行考核:- 成绩排名后10%且平均分低于70分(部分年份为80分)者给予黄牌警告;
- 累计两次黄牌则淘汰至普通班,且失去研究生阶段培养资格;
- 该机制促使学生保持持续竞争力,班级淘汰率约5%-10%。
- 临床实践体系
通过“5+3”一体化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安排临床通科实习,研究生阶段衔接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优先进入附属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并参与社区医疗、民族地区服务等实践项目,强化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基层服务意识。
特色优势与升学就业
作为国家级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该班享有以下资源倾斜:
- 国际交流平台:定期选派学生赴国内外高校研修,拓展国际化视野;
- 科研支撑:依托学校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民族医药研究所,鼓励学生早期参与课题研究;
- 升学竞争力:2024年全校本科毕业生升学率17.6%,而卓越班因严格的培养标准,学生考研成功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就业方向以三甲医院、科研机构为主,部分毕业生通过“贵州省中医医院”等直属附属医院渠道直接留用。
报考要求与发展建议
该班每年计划招生60人,录取后不接受专业调整。报考者需注意:
- 高考成绩需达到学校中医学类专业前10%水平;
- 对中医经典有浓厚兴趣,适应高强度学习与竞争压力;
- 建议提前熟悉《伤寒论》《温病学》等经典著作,培养中医思维习惯。对于被淘汰学生,虽可转入普通班,但将面临重修部分课程的压力,需提前规划学业韧性。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