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实务中,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及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退税处理是常见的会计操作。其核心逻辑需根据退税性质(直接减免、即征即退、跨期调整等)和会计准则要求选择合适的科目。以下是具体处理方式:
一、附加税及印花税退税
若企业已缴纳相关税费,后续收到退税时,需通过应交税费科目过渡,并冲减原计提的税金及附加。例如,收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的退税款时:
借(借加粗):银行存款
贷(贷加粗):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红字负数)/教育费附加(红字负数)
随后冲减费用:
借(借加粗):应交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红字负数)
贷(贷加粗):税金及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红字负数)
若企业直接享受减免未实际缴纳,则简化处理为:
借(借加粗):应交税费
贷(贷加粗):税金及附加
最终通过结转损益完成账务闭环。
二、资源税退税的特殊处理
资源税退还需区分是否计入成本:
- 销售产生的资源税:与附加税处理一致,冲减税金及附加。
- 计入成本的资源税(如采购环节):
- 本年度退税:
借(借加粗):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贷(贷加粗):主营业务成本 - 以前年度退税:
借(借加粗):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贷(贷加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同时调整所得税影响:
借(借加粗):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贷加粗):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本年度退税:
三、政策性减免的会计选择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六税两费减免可灵活选择科目:
- 冲减税金及附加:通过应交税费过渡,最终反映为费用减少。
- 计入营业外收入/其他收益:视为政府补助,直接增加利润。
例如:
借(借加粗):银行存款
贷(贷加粗):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益)
两种方法均需注意企业所得税的调整,确保税务与会计处理一致。
四、跨期调整与流程规范
- 退税申请流程:需在电子税务局提交入库减免退抵税申请,勾选相关税种并核对金额。
- 凭证管理:保留退税审批文件及银行回单,确保审计可追溯。
- 跨年度调整:涉及以前年度的退税需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避免影响当期利润表。
五、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增值税免税与减免税款的区别:免税项目不通过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核算,而直接冲减收入或成本。
- 小规模纳税人简化处理:可直接在月末将应交增值税转入其他收益,无需逐笔过渡。
- 资源税的特殊性:若资源税已资本化(如计入固定资产),需调整资产账面价值而非当期费用。
通过上述分步处理,企业可确保六税两费退税的会计记录准确、合规,同时满足税务申报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双重需求。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