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民办高校特色专业,依托智能制造学院的学科优势,构建了“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工程管理”全链条培养体系。作为四川省“双一流”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该专业2024届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8%,32%毕业生入职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头部企业,近三年学生团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12项。以下从学科定位、培养架构、职业发展等维度展开解析。
一、学科定位与核心优势
专业立足智能制造国家战略与工业4.0技术革命,形成“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管理科学”三维融合架构:
- 学科支撑性:依托机械工程硕士点与智能制造学院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开发特斯拉供应链建模案例库;
- 方向特色:设置数字化设计、智能工程技术、自动化数控技术三大方向,开设《机械制图》《人工智能技术》等国家级一流课程;
- 产教协同: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共建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学生可参与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编程等实战项目。
二、课程体系与能力塑造
实施“基础筑基-技术突破-实战转化”三阶培养方案:
- 核心课程群:
- 机械基础层:必修《机械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采用TBL团队学习法强化结构设计能力;
- 智能技术层:设置《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嵌入AutoCAD三维建模与UG NX仿真分析实训模块;
- 实践创新体系:
- 48周进阶实训:大三进入中国船舶集团参与舰载设备精密制造,操作五轴柔性制造系统;
- 竞赛转化:2024年学生作品《深海探测器液压传动系统》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 资质衔接:课程覆盖SolidWorks认证工程师考试大纲,持证率达68%。
三、培养模式与资源优势
构建“双师驱动+平台赋能”育人生态:
- 师资结构:拥有教授1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师团队70%具备军工企业研发经验,企业导师承担40%实践课程;
- 硬件支撑:建设五轴柔性制造中心(设备总值4000万元)、精密三坐标检测实验室,支持激光熔覆技术与数字孪生系统研发;
- 国际协作: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开展3+1本硕连读项目,年选派15%学生参与国际智能装备展。
四、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毕业生呈现“技术硬核-行业适配-发展多元”三维竞争力:
- 就业质量:2025届预估起薪10-18万元/年,典型岗位包括中航工业数控工程师(主导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加工)、三一重工智能装备项目经理;
- 升学路径:考研率25%,推免至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6人获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赴美深造;
- 突出优势:
- 军工特色:课程深度对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需求,毕业生入职军工企业占比35%;
- 技术复合:机械设计与智能控制双技能适配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工程师岗位;
- 发展短板:
- 国际认证:德国TÜV智能制造工程师认证课程覆盖率不足20%;
- 前沿领域:元宇宙工业仿真课程开发滞后行业需求。
成都锦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智造未来,装备中国”为育人导向,其“军工特色+智能技术融合”模式在西南装备制造领域形成显著优势。依托省级双一流专业平台与五轴柔性制造中心资源,专业持续推动精密制造与数字孪生技术创新。对于志在成为智能制造专家或装备研发工程师的学子,这里既是锤炼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训场,更是服务国家高端装备战略的人才高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