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形成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优质资源,通过课程体系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起"基础理论+教育技能+应用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甘肃省重点学科建设中展现独特优势,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具备扎实数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方向与课程体系方面,该专业以"掌握数学科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核心目标,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结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构成基础理论板块,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应用型课程支撑实践能力培养。特别设置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师教育模块,将师范技能训练融入专业课程体系。这种课程设置既保持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又强化应用转化能力,使毕业生在科技研发、教育教学等领域具备竞争优势。
学院实力与教学特色体现在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独特的育人模式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拥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占比38%,博士生导师18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学院推行"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专业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四个专业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这种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领域,该专业依托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复杂网络控制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3项。特别在模糊数值函数分析学和椭圆边界爆破问题研究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路径。这种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使本科生能接触学科前沿,近五年有25%毕业生考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
实践能力与竞赛培养体系通过多层次平台构建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院设立数学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年均组织200余人次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赛事,2023年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35项。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和乡村振兴项目,将数学建模能力应用于民族地区实际问题解决。这种"以赛促学、以用促研"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华为开发者大赛等技术创新赛事中屡获佳绩,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
该专业通过构建"基础理论夯实-科研能力提升-实践创新强化"的培养链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随着鸿蒙系统开发微专业的开设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推进,正在探索传统数学专业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民族地区数字化转型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数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