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财经类高校中极具特色的专业,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专业始于1983年,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依托学校在审计领域的传统优势,构建了覆盖本硕层次的培养体系,通过"思政引领、科技赋能、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形成传统财会教育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从最初的基础会计人才培养,到如今面向数字化转型的前沿探索,其发展轨迹映射着中国财会教育改革的时代缩影。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构建了"一体两翼六协同"的智能财会课程框架。核心课程既包含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等传统模块,又融入智能财务共享、商业智能分析、大数据财务决策等创新课程。实践环节通过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财务决策综合实训等实验室项目,结合与毕马威、安永等50余个校企合作基地的产教融合,形成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教学闭环。这种"财会本色+智能亮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准则的同时,具备运用Python、Power BI等工具处理海量财务数据的能力。
师资团队汇聚了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6人、财政部会计名家1人、全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4人等高水平学者。教授团队深度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其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中担任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的比例达15%,这种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师资结构,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践性。
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三轨并行"的国际化路径:与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合作的"3+1"双学位项目,实现学分互认和课程衔接;针对ACCA、CMA等国际证书开设方向班;依托智能财务共享实验中心开展双语教学。数据显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30%进入国内外名校深造,就业方向覆盖政府审计部门、世界500强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高端领域,用人单位评价其具备"上手快、后劲足"的显著优势。
面对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的冲击,该专业率先启动财务智能化改造工程。通过引入RPA财务机器人实训平台、构建财务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将机器学习算法融入管理会计教学。2023年获批的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大数据智能风险管理方向),标志着其在智能风控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主动拥抱技术变革的教育创新,使毕业生在财务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占据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