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将高职文物类4个专业开设齐全的高职院校,其文物展示利用技术专业以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核心,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致力于培养兼具文物管理、数字化展示、文创开发等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下从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方面展开分析,展现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价值。
文物展示利用技术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聚焦文物陈列展览设计与数字化展示技术两大核心能力。课程体系涵盖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等基础理论,同时设置文物数字化信息采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实践性课程。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不仅能掌握传统文物保管与展陈策划技能,还能熟练运用三维扫描、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实现文物信息的数字化重构与创新传播。例如,该校学生参与的洛阳博物馆《神秘客·洛小文夜探洛阳博物馆》沉浸式演出,正是将文物活化与互动体验结合的典型案例。
在实践教学方面,该专业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实训体系。校内依托全国首个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实训室,通过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等比例复刻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像,并开发虚拟仿真系统模拟病害分析、古建复原等场景。校外则与龙门石窟研究院、洛阳博物馆等机构深度合作,开展文物管理、展陈设计等岗位实习。这种“校企联动”模式使学生在真实职业场景中提升技能,例如参与国家级文物数字化项目时,能独立完成文物信息采集与展示方案设计,解决文物保护与利用中的技术难题。
行业资源整合是该专业的另一大亮点。作为全国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学院联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制定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推动行业技术规范与教学标准对接。同时,通过承办全国文物技能大赛、参与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专题展,其自主研发的龙门石窟虚拟复原展示系统获得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彰显了在数字技术赋能文物展示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就业前景看,该专业毕业生可胜任文物陈列展览设计、数字化项目管理、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化岗位。数据显示,学生连续三届获得全国文物技能大赛奖项,就业方向涵盖文博机构、文化遗产保护企业及数字文旅领域。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石窟寺保护与利用的重视,以及文旅融合背景下对创新型文化服务人才的需求增长,这一专业将持续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