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紧扣国家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该专业依托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和“岗课赛证”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体系涵盖Python程序设计、深度学习应用开发等前沿领域。通过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学生可参与真实项目开发,提升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实操能力。在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的行业背景下,专业毕业生可胜任数据分析师、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多元化岗位。
核心培养目标:聚焦技能与职业素养
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导向,要求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方法与数据采集分析能力,同时具备应用开发和系统管理技能。课程设置强调职业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通过Linux网络操作系统(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和计算机视觉应用开发等课程,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解决业务需求的能力。此外,团队协作与终身学习被列为关键素养,学生需参与企业实践与项目开发,提升岗位适应力。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技能模块:包括Python程序设计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省级精品课程),夯实编程与数据处理能力。
- 核心技术模块:涵盖深度学习应用开发、数据标注工程,结合人工智能算力实训室完成模型训练与部署。
- 综合实践模块:通过人工智能综合项目开发与企业实习,对接行业真实需求。
教学资源方面,学校拥有100人规模的人工智能实训室,并与中软国际、百科荣创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华为HCCDA-AI认证等职业证书培训,强化就业竞争力。
师资与培养模式:校企协同育人与竞赛赋能
专业教师团队由4名高级职称双师型教师和3名企业中高级兼职导师组成,主持过30余项课题并获多项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培养模式上,采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 课岗融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如百度、统信软件的技术应用场景。
- 课赛互促:组织学生参与中国软件杯、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近两年获国家级三等奖、省级银奖等荣誉。
- 证书衔接:将华为人工智能认证纳入课程考核,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双向贯通。
就业前景与行业对接:高需求领域与多元化路径
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岗位,就业领域覆盖智能制造、互联网服务、智慧城市等。学校与百度、统信软件等企业建立合作,提供实习就业直通渠道,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进入更高学历层次。据行业数据显示,人工智能领域国内供求比例达1:10,初级技术岗位平均月薪超1.5万元,资深工程师年薪可达20万元以上,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技术创新与校园生态:AI赋能智慧校园
学校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校园管理,例如2025年上线的“智能AI助手”支持文献速递、课程查询等功能,并通过DeepSeek-R1大模型对接校本知识库。师生可参与AI兴趣小组,开展通识教育与项目化实践,例如开发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或智能办公工具。这类实践不仅提升技术应用能力,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如数字人“小东青”已应用于迎新服务与日常管理,成为校园数字化转型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