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山东省内传媒类高职院校的标杆,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以"互联网+"时代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面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产业,致力于培养掌握网络新媒体传播理论与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课程设计到实训实践,专业始终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形成了"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专业采用"基础+核心+拓展"的三层架构。核心课程包含融媒体新闻策划、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等模块,着重提升学生的内容生产能力。技术类课程如数字摄影与图像处理、数字摄像与编辑等,强化视觉表达技能。特别设置的新媒体舆情监测与分析、新媒体项目管理等课程,则培养学生数据思维与管理能力。这种课程组合既涵盖传统新闻采编基础,又融入短视频制作、社交媒体运营等新型媒介形态的教学内容。
专业通过"双师型师资+校企协同"模式保障教学质量。12名专任教师中,硕士占比83%、博士占比17%,多数教师具有中国新闻奖等行业奖项经历。引入的8名企业导师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梨视频等行业头部机构,定期开展项目化教学。例如在影视剪辑实训室和数字媒体实训室中,学生可参与真实的新媒体产品制作流程,从选题策划到发布推广全流程实操。
实训体系呈现"三维联动"特征:
- 校内建有摄影棚、视音频综合实训室等8个专业实验室
- 校外与山东教育卫视传媒中心等共建12个实训基地
- 通过"全媒体学徒班"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在"山传学子看文博"等实践项目中,作品可发表于《大众日报》等省级媒体,实现教学成果的市场转化。近三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7%,超过60%毕业生进入新媒体运营、网络舆情分析等岗位。
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体现在三个维度:
- 能力复合化:既要求掌握新闻采编的采写编评基本功,又需具备网页设计、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力
- 教学场景化:采用"前台后院"模式,课堂与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等企业实时对接工作场景
- 发展可持续化: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可衔接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本科专业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胜任网络编辑、网站管理等基础岗位,又可向新媒体产品经理、融媒体策划师等方向发展。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