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专业作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高职特色专业,凭借其紧贴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的培养方向,已成为该校工科领域的标杆专业之一。该专业以培养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等电力系统二次设备调试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深度融合的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其专业建设成果不仅体现在省级教学名师领衔的师资团队上,更展现在与新疆广汇能源等龙头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中。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构建了以电力系统分析和继电保护原理为理论核心的课程群。学生需系统学习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基础课程,并通过二次回路图纸识读、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等实践环节强化技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将智能电网和数字化继电保护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例如通过电力系统综合实训室模拟真实电网故障场景,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掌握自适应保护参数调整和远程通信监控等新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三层递进式实训体系实现:
- 基础技能层: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实训室完成电路焊接与仪表操作训练
- 专项技能层:利用价值12.2万元的THKDZB-3型继电保护实验台开展保护装置整定调试
- 综合应用层:赴敦煌首航节能等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真实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运维
就业竞争力方面,专业毕业生可获取高压电工、继电保护工等5类职业资格证书。近三年数据显示,学生在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变电站值班员岗位的就业率达94%,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进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深造。该专业4.4分的就业满意度评分,印证了其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
在师资配置上,由1名省级教学名师带领的15人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团队不仅主持建设了智能控制实训室等4个校内实践平台,更联合企业开发了《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虚拟仿真》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这种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确保了教学内容始终与国家电网技术规范和电力行业标准保持同步更新。
面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专业正在重点建设风光储联合继电保护特色方向。通过引进光伏电站保护仿真系统和风电并网保护装置,培养学生应对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新型保护技术能力。这种前瞻性布局使该专业成为西北地区少数具备新能源继电保护专项培养能力的高职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