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作为市级一流本科专业,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雄厚实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该专业自2019年并入新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后,通过整合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教授领衔的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资源,构建起"本-硕"贯通培养体系,2021年获批材料与化工硕士专业学位点。专业定位紧扣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培养能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和成型加工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方面,专业构建了"基础理论+专业核心+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框架。基础理论课程包含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基础等学科根基课程,专业核心模块突出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聚合物流变学等特色课程,实践环节依托现代塑料成型工程、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等实训课程强化工程能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设置紧跟产业前沿,开设了生物医用材料、光电材料等方向选修课,与重庆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形成深度对接。
专业科研实力体现在国家级项目承担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益两个维度。学院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5项国家级项目,近三年获省部级科技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在JCR二区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80篇。依托价值900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建立了聚合物共混改性、智能材料开发等特色研究方向,学生可通过导师制参与实际科研项目,近三年获得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等20余项奖项。
就业前景呈现行业覆盖面广和岗位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9大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具体岗位涵盖高分子原料生产工程师、成型设备设计师、市场营销专员等类别。数据显示,约15%毕业生进入西南交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深造,部分优秀学生通过校际合作项目赴美、俄等国高校交流。
专业优势集中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市级一流专业认证带来的教学质量保障;二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与40余所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三是实践教学资源优势,拥有价值3.4亿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和材料表界面研究生导师团队等优质师资。对于有志于在新材料领域发展的考生,该专业通过材料类(新材料实验班)大类招生机制,为学生提供二次专业选择机会,这种培养模式在重庆同类院校中具有显著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