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立足广西本土,融合现代技术与生态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该专业自2007年创设以来,已构建起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学科体系,成为广西唯一同时拥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专业硕士(MLA)授予权的高校。依托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的跨学科平台,专业在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实践创新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为城乡建设与生态修复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紧密围绕“美丽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展开,强调创意工科思维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学生需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植物应用、景观工程技术等核心知识,同时熟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景观分析与设计。通过课程体系中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生态修复等模块,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与生态保护的敏锐意识,使其具备从城市绿地规划到旅游景区开发的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以“理论+实践”为框架,构建了多层次的学科交叉网络: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中外风景园林史、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原理,奠定学科认知基础;
- 技术应用课程:涵盖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景观技术、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强化数字化工具与工程实践能力;
- 专题拓展课程:如旅游规划专题、风景园林管理与法规,拓展行业应用场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开设了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等特色课程,结合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科研资源,深化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学科建设与科研优势是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广西文化旅游现代产业学院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业建立了覆盖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遗产保护的全链条教学平台。在科研领域,教师团队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形成了“民族地区生态景观营造”“旅游目的地景观规划”等特色研究方向。此外,专业拥有广西示范性风景园林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实践的机会。
师资力量汇聚了跨学科背景的专家团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40人,博士占比达50%。学科带头人郑文俊教授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导构建了“学科交叉与教研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中既有具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背景的国际化教师,也有参与过北京冬奥会赛区生态景观规划的行业实践专家,通过“双师型”教学实现课堂与项目的无缝衔接。
在就业与深造方面,毕业生可选择的职业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 规划设计领域:在城市建设部门、景观设计院从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修复工程;
- 工程管理领域:担任园林绿化项目的施工监理或项目经理;
- 科研教育领域: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研究。值得关注的是,专业通过暑期国际化学术训练营、中澳“2+2”联合培养项目,助力学生拓展全球视野,部分毕业生已在东南亚国家的生态景观项目中担任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