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核工业系统内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依托国有公办背景和核工业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计学专业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背景,构建了"财经+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培养机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和产教融合的实践路径,致力于培养既懂传统审计业务又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创新人才。这种培养理念既传承了传统审计的专业精髓,又融入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基因,形成了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建立了"三层次"知识结构:
- 基础理论层包含《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法》等经管类通识课程,夯实学生的财经理论根基
- 专业核心层设置《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企业财务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程,系统培养审计业务能力
- 技术赋能层引入《Python与大数据基础》《IT审计》《计算机审计》等数字化课程,强化智能审计技术应用。这种课程架构使学生在掌握传统审计方法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SQL数据库查询、审计数据分析工具和区块链审计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三个融合"特色:
- 校内外实训融合:建有1400平方米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会计高仿真运转型实训》《企业财务审计综合实训》等18个实训项目
- 证书与课程融合:将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嵌入课程体系
- 校企协同融合:与金蝶共建数字化产业学院,与普林财税集团开设创新班,形成"理论教学-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的闭环培养链。特别在财务共享服务实训中,学生可通过云端系统完成从原始凭证审核到审计报告出具的全流程操作。
就业市场表现显示,该专业毕业生具备"双栖能力"优势:
- 在传统领域可胜任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掌握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 在数字经济领域可从事信息系统审计和大数据风控分析,熟练运用ACL、IDEA等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异常交易识别。近三年专业对口率保持在70%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分析审计岗。
专业建设成果体现在"三个突破":
- 获批校级重点专业,会计学相关专业群获评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 在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奖200余项
- 形成"校内双师+行业导师"的师资结构,44%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快速适应智能财务共享中心和业财一体化平台的工作环境,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急需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