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形成完整的本科培养体系。该专业立足电力行业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上,依托自治区一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构建了覆盖电力设备制造、新能源开发、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教学体系,并与国网宁夏电力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还能在实验室和产业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宽口径、强实践”为特色,培养能在电力系统运行、新能源发电、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运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包含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模块: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奠定专业根基
- 专业技术模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强化工程应用能力
- 拓展创新模块:高年级开设柔性专业课与专业选修课,如风光互补发电技术、智能电网设计,满足行业前沿需求。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人、特聘教授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3人,博士占比达71.4%。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工程院重大专项子项目1项,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实验设施方面,建有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室、高电压技术实验室及风光互补发电实训平台,设备总值超7000万元。依托宁夏电力能源安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学生可参与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等课题研究。
产教融合与就业方向
专业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国能大坝发电、宁夏银利电气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开展供配电设计、电器拆装等实训项目。毕业生主要服务于:
- 电力系统:国家电网、新能源电站的运维与调度岗位
- 装备制造:电气设备研发、工业控制系统设计
- 科研院所:参与智能电网优化、电力电子装置开发据统计,近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部分学生进入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专业竞争优势分析
该专业的突出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 学科交叉性:融合电子信息、计算机控制技术,构建“电力+智能化”知识体系
- 区域适配性:针对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需求,强化风光发电技术、电网稳定性分析等特色方向
- 实践导向性:通过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实现“课堂-实验室-企业”能力递进培养。
从课程设置到就业出口,北方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了“基础扎实、应用突出、创新引领”的育人闭环,为民族地区电力行业发展持续输送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