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软学院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以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和软件工程为支撑,瞄准"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社会需求,培养兼具商业管理和数据科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通过融合管理学、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三大领域,构建了从数据采集到商业决策的全链条培养体系,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大数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等工作,或选择攻读硕士学位。作为广东省内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其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和产业深度融合的课程设计形成显著特色。
一、跨学科培养体系实现技管双强
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数据赋能管理决策的核心目标,设置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与数据仓库等基础课程,以及商务智能基础、大数据可视化等进阶模块。通过分层递进的项目导向式教学,学生需完成3个一级项目(含毕业设计)和3个二级项目,实践学分占比达33.91%。特别设置创新创业及素质教育项目,要求学生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完成真实数据分析,并考取工信部算法工程师证书,实现技能认证与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
二、实战化教学资源支撑应用能力
- 实验室集群建设:配备商务智能实验室和智慧管理实验室,搭载大数据实验教学平台与行业级数据科学实训系统,可开展医疗大数据分析、供应链优化等复杂场景模拟。
- 企业协同机制:与东软集团共建大数据产业学院,引入京东物流、阿里巴巴等企业真实项目,学生在《综合实训》课程中需完成从数据采集到决策建议的全流程操作。
- 微专业补充体系: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微专业,通过15学分浓缩课程掌握跨学科技能,课程安排在晚间与周末,与主修专业形成互补。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教学质量
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9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100%,企业导师来自华为、美的等科技企业。教师团队在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等赛事中获奖20余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20个,开发出与HarmonyOS应用开发、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等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课程模块。通过名企工作经历教师主导的案例教学,学生可接触金融风控建模、社交网络舆情分析等前沿课题。
四、多元发展路径拓宽成长空间
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华为、京东等头部企业录用人数持续增长。约12%学生选择在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外高校深造,35%进入政府大数据管理部门。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学生在全国高校数智化大赛等赛事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80余项,其开发的智慧医疗数据分析系统已被佛山三甲医院试用。对于意向跨领域发展的学生,还可通过人工智能微专业等拓展学习路径,形成"大数据+AI"的复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