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立足艺术学领域,通过弹性学制与交叉学科融合,构建起以编剧创作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专业在2024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依托辽宁大学综合性学科优势,形成"文学基础+创作实践+新文科视野"三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其课程设置既涵盖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通识教育模块,又突出剧本创作实训、DV实践等实操环节,呈现出鲜明的产学研结合特征。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科学文化素养与艺术创作技能的双重提升。通过编剧法、戏剧艺术理论等理论课程构建知识框架,借助创作实习、微电影制作等实践环节强化应用能力。特别强调生活提炼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视听语言分析与经典戏剧赏析,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中汲取创作素材。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既能从事传统戏剧影视编剧工作,也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创作需求。
课程体系设置呈现三大特色模块:
- 理论奠基模块:包括文艺理论、戏剧影视艺术概论等,夯实艺术认知基础
- 创作实践模块:设置电视剧创作理论、影视剧本创作等课程,配备专业摄影棚与剪辑室
- 跨学科拓展模块:开设计算机基础、艺术管理学等课程,响应新文科建设要求。其中DV实践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从剧本构思到成片制作的完整流程。
专业建设突出教研协同发展,形成"以赛促教"的培养机制。依托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全国戏剧文化奖等赛事平台,学生作品曾获韩国马山国际演剧节大奖。教师团队中既有金鸡奖提名获得者,也有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学术骨干,这种"双师型"队伍保障了理论教学与行业前沿的紧密衔接。特别在东北地方戏研究领域,建有专门的非遗传承基地。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约40%毕业生进入电视台、影视公司从事编剧工作
- 30%选择在高等院校继续攻读硕士,近年有学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等顶尖学府
- 20%进入文化事业单位担任艺术管理岗位
- 10%自主创业成立影视工作室。该专业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创作季制度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对于有志深造的学生,可报考本校戏剧与影视学硕士,考试科目包含635艺术学原理与872戏剧影视概论。参考书目涉及《艺术学原理》对戏剧本质的哲学思辨,以及《戏剧影视概论》对后现代影视思潮的剖析,体现本科教学与研究生培养的贯通性。这种阶梯式培养体系,使学生在编剧专业技能之外,同步拓展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