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抓手,形成了贯通教学、科研、实践的全链条育人体系。通过"强师资、筑平台、聚资源、重教研、夯基础"五位一体建设模式,该校实现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频共振,在师资培养、教学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其经验被央视报道并获省级领导批示肯定,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轮驱动策略。通过聘请红色文化研究学者建立专家智库,组织教师参加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研修班100余次,开展"重走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征之路"实地调研,构建起涵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复合型教师团队。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评省高校重点学科,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优质师资梯队。
教学平台构建凸显纵横协同特色。纵向建立校院两级联动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横向打通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的协作机制。重点打造"新华思政"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上线课程思政云平台实现资源云端共享。作为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牵头单位,学校与八一起义纪念馆等16个红色基地建立战略合作,形成"场馆+课堂"的立体化教学空间。
教学模式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推行"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通过"专题+问题"内容重构和"一课多师"形式创新,打造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特色课程群;二是构建"大思政课"实践体系,连续11年编印《育人之路》社会实践报告集,学生项目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三是开展"一二课堂融合"展演,以情景剧、微电影等形式转化教学成果,相关作品获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二等奖。
红色资源开发形成跨界共享机制。与江西省档案馆等机构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实施"三联三融"工程联动15个厅局所属22所院校。在学术研究层面,编纂450万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南昌起义与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等重点课题。这些成果通过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转化为教学资源,构建起"红色基因传承"特色育人路径。
实践育人成效在三个层面显现:人才培养方面,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点形成完整培养体系,在职研究生教育搭建起终身学习平台;教学改革层面,培育32个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建成省级示范中心1个;社会影响层面,"红帽子"宣讲队获全国思政工作案例一等奖,与南昌十九中建立的实践基地每年培养9名以上师范生,实习生在角色转换中掌握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实用技能,有效提升了师范生从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