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发展阶段,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已成为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前沿阵地。该专业立足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趋势,构建了覆盖研发辅助、生产制造到运维服务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依托29000多公里测试道路和8800万公里道路测试总里程的产业基础,学院通过"双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与虚实融合实训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具备多技术融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以"基础技能+核心能力+职业拓展"为框架。职业技术技能基础平台设置《汽车机械制图》《智能网联汽车概论》等课程打牢机械与电子基础,职业技能核心模块聚焦《智能传感器技术应用》《底盘线控系统装调》等关键技术。特别引入ROS智能微缩车与大黄蜂无人驾驶车等设备开展实训,通过车道并线辅助实训台等装置强化实操能力。这种"理论-仿真-实操"三级递进模式,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环境感知系统调试与整车综合测试等核心技能。
教学创新体现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中。学院与德国宝马、上汽大众共建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师资团队包含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00%教师持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8人具备1+X证书考评员资质。通过开发省级在线精品课程与"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将激光雷达调试、智能座舱系统应用等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课堂即车间、教师即工程师"的沉浸式培养环境。
面对2025年人才净缺口1.3万-3.7万人的行业需求,该专业设置多元化职业通道。毕业生可在潍柴、小米汽车等企业担任测试装调工程师或道路数据采集专员,从事软件测试、硬件开发等岗位。通过考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装调等职业技能证书,学生能快速适应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无人驾驶系统维护等工作场景。这种"证书+岗位"双导向的培养策略,使人才供给精准匹配产业链中游的规模化应用需求。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院构建了"三阶能力提升"路径:
- 基础能力层:通过电子电路连接、智能传感器装调等基础实训掌握标准化操作
- 综合应用层:在智慧交通沙盘进行车路协同系统调试,完成复杂场景模拟
- 创新实践层: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无人驾驶车改装与测试参数优化这种递进式培养模式,配合VR仿真实训室与智能网联一体化教室的虚实结合训练,使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得到阶梯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