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于人工智能与制造学院,是该校历史最悠久的工科专业之一,2019年起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该专业立足桂西北地区产业需求,以培养服务地方制造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通过"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为深入理解该专业建设情况,本文将从办学定位、课程体系、实践平台、就业质量等维度展开分析。
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紧密围绕河池学院"扎根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方向,着力培养掌握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覆盖机械原理、数控编程、智能制造技术等核心领域,特别强化工程力学和液气压传动等基础学科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其选考科目要求物理+化学双选,凸显对理工基础的重视。
从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来看,该专业构建了模块化课程群:
- 基础理论模块: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
- 专业核心模块:涵盖机电传动控制、冲压与注塑模具设计、智能制造技术基础
- 实践创新模块:依托金工实训中心和校企研发中心开展项目式教学师资方面配备教授6人、副教授16人,80%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并聘请30余位企业高级工程师参与教学。
该专业的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具有显著优势。学院拥有总价值超5000万元的科研设备,建成:
- 广西蚕桑智能装备院士工作站
- 智能制造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
- 雨滴科技等3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通过"学期项目+企业实习"培养模式,学生可参与数控机床操作、工业机器人开发等实战项目,近三年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29项。
在就业情况与发展前景方面,2021-2023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52%,高于全国同类专业平均水平。就业领域集中在:
- 机械制造企业(占42%)
-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占28%)
- 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占18%)部分毕业生进入南方电网、柳工机械等知名企业,2023年考研录取率达12.7%。据校友满意度调查,该专业在教学质量(4.1分)和实践能力培养(4.0分)方面获得较高评价。
作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该专业通过"新工科"改造持续升级,2024年新增智能制造技术基础等前沿课程,与本地30余家制造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对于有志于投身装备制造业的考生,该专业提供了扎实的机电系统设计能力培养和丰富的工程实践机会,特别是在广西及珠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