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年来在国际化办学领域取得显著突破。2025年3月,该校正式获批成为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研修生接收院校,标志着其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业实力获得官方认可。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高校,该专业依托30余年的办学积淀,形成了“外语能力+文化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多国教育机构共建孔子课堂,为全球中文学习者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
国际化办学:全球视野与实践平台
该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国际化资源整合与实践平台构建。例如:
- 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设立,面向全球在职中文教师和学习者,提供四周至一学年的研修机会,研修方向涵盖汉语国际教育及相关领域。
- 通过孔子课堂与海外合作院校(如泰国暖武里河王中学、俄罗斯萨拉托夫“Slovo”语言文化中心)搭建双向交流渠道,既输送学生赴外实习,也接收国际研修生来华学习。
- 2025年与萨尔瓦多私立大学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线上中文课程共建,进一步扩展国际教育网络。
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专业课程设计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教学实践技能的双重培养:
- 课程模块: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国际汉语语法教学等核心课程,同时融入“春节文化体验工坊”“汉字书法展”等文化实践项目。
- 教学模式:采用“双师型”教学,如副教授高飞曾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泰国任教,其主讲的“国际汉语词汇教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示范课。
- 学术支撑:教研室团队主持省级课题《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新媒体专业的交叉融合》,探索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师资力量:学术积淀与行业经验并重
专业教师团队兼具学术影响力与实践经验:
- 学术带头人如中文系主任陈一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中国语文》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方向涵盖现代汉语语法与国际中文教学。
- 国际教育专家如张旸副教授(泰国易三仓大学博士)、王旭博士(俄罗斯任教经历),将海外教学经验融入课堂设计。
- 教学创新成果:近三年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
未来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与文化传播
作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参与单位,该专业以中文国际推广与中外人文交流为使命:
- 人才培养目标:聚焦“高级中文人才”与“本土教师培养”,通过奖学金项目吸引全球学子,同时选派学生赴海外实习。
- 文化传播路径:依托孔子课堂开展汉语教学、文化展演等活动,例如学生设计的春节文化工坊在泰国、俄罗斯广受好评。
- 科研协同创新:与萨尔瓦多高校合作开发线上课程,探索数字化时代中文教育新模式。
这一专业通过国际化平台搭建、跨学科课程设计与政产学研协同,不仅为中文教育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撑,更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