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点,融合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优势,形成了“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校企协同、科研反哺教学等路径,构建了覆盖本硕博的完整培养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6%,研究生升学率达32%。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核心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应用技术等,同时设置机电系统设计三级主项目和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学生通过金工实习、生产实习、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等实践环节,完成从基础认知到复杂系统设计的阶梯式能力提升。课程群强调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智能装备开发,例如在风电叶片动态测试平台和激光微纳制造实验室中,学生可直接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前沿技术验证。
师资队伍汇聚了中国工程院特聘教授、泰山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其中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形成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等教学科研梯队。学院与Festo气动、中材科技、东方电气等头部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智能制造生产线调试和特种机器人研发等产学合作项目。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院构建了“一专业一社团多赛事”的实践生态。学生通过机器人爱好者协会、智能机电学会等平台,参与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赛事,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0余项。例如在精密微细放电加工装备研发方向,团队开发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已应用于风电装备制造领域。此外,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等机构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全球化工程视野。
就业方向上,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机电系统集成、智能装备研发、职业教育管理等工作。学院与山东豪迈、新华医疗、歌尔集团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清华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深造。专业还开设师范类方向,为职业院校输送“能干会教”的双师型人才,凸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