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70115K)是广西职业教育师范特色专业,立足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具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计算机技术和教育理论为核心,构建了"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其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机构培训等岗位需求,形成了鲜明的职业导向特色。
一、培养目标聚焦教育信息化需求
该专业以服务广西小学及教育培训机构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师资人才:
- 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技术、多媒体设备操作等技能,可承担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 跨学科辅助能力:运用摄影、摄像、课件制作等技术辅助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
- 教育管理能力:胜任小学信息化教学管理、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工作。通过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等课程,学生可系统掌握信息化教育方法论,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
二、课程体系构建"技术+教育"双主线
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
- 技术基础模块: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夯实学生硬件维护与软件应用能力;
- 教育应用模块:涵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
- 拓展创新模块:引入STEAM教育设计、创客教育等前沿内容,强化教育技术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注重与《幼儿教师实用教育技术》等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的衔接,实现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
三、教学模式凸显"产教融合"特色
专业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构建"课堂+实训+实践"三维培养路径:
- 项目驱动教学:将幼儿园课件开发、小学信息化教案设计等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例如要求学生在《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完成交互式课件的开发;
- 实训平台支撑:依托教育技术实训室、微格教室等设施,开展摄影摄像、课件制作等技能训练;
- 双导师制培养:聘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担任实践导师,指导教育见习、顶岗实习等环节。这种模式使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多数任职于市县小学及新东方、学而思等教育机构。
四、教学改革引领专业发展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需求,专业持续开展课程改革:
- 课程时序优化: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前置至大一,确保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
-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依托智慧职教MOOC学院平台开展理论学习,线下侧重实操训练;
- 评价体系重构:建立"过程性考核+作品评价+岗位胜任力测评"多元评价机制,重点考察学生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课程获评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示范标杆。
五、职业发展通道与持续提升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市县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培训机构讲师等岗位,职业发展呈现两大路径:
- 纵向晋升:通过专升本衔接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或考取教师资格证向教研管理岗位发展;
- 横向拓展:向教育科技企业课程开发、教育信息化产品运营等领域延伸。数据显示,约23%的毕业生在工作3年内成长为学科骨干教师,15%自主创办教育科技工作室。专业还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继续教育通道,助力在职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教育分析等新兴技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