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的测绘工程专业自1977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依托江西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平台,形成了以工程测量为主体、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为支撑的学科特色。该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位列C类,展现出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行业认可度。下文将从学科建设、培养模式、实践资源等方面展开详细解析。
一、学科历史与专业优势
江西理工大学的测绘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积淀,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
- 学科奠基期:1993年获工程测量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依托矿业工程招收矿山遥感方向博士生,形成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链条。
- 质量提升期:2016年首次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完成第二轮认证,成为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成员;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在2021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稳居C类。
- 特色强化期:围绕“服务山水”理念,聚焦有色稀土矿山开采与鄱阳湖生态监测,构建“工程测量+地理信息+摄影遥感”的交叉学科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培养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采用“产出导向”教育模式,通过五大培养目标塑造复合型人才:
- 知识融合:设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省级精品课程,结合数字测图、北斗/GNSS定位等前沿技术,强化学生对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能力。
- 实践创新:依托江西省测绘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等18类实验项目,设备总值达1700万元,其中万元级仪器165台套。
- 职业素养: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毕业生五年内达到测绘工程师水平,并具备项目管理、跨学科协作等综合能力,近年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方向
专业拥有20余名专职教师,其中高级职称占比80%,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科研团队聚焦四大前沿领域:
- 智能测绘技术:开展图像与点云融合处理、无人驾驶场景感知等深度学习应用研究。
- 高精度导航定位:基于北斗/GNSS系统开发地质灾害预警模型。
- 生态环境监测:参与南极冰盖遥感监测、鄱阳湖生态评估等国家级项目。
- 资源开发支持:为矿山开采提供变形监测、渗流机制分析等技术服务,相关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行业对接与国际视野
专业注重产学研结合,与自然资源、交通建设等部门建立实习基地,同时拓展国际合作:
- 40%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与德国莱比锡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
- 学生可参与无人测量车、测量机器人等设备的跨境联合研发项目,培养全球化技术视野。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建设,江西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不仅夯实了传统测绘技术的教学基础,更在智能测绘、生态监测等新兴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为行业输送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