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作为国内机器人高等教育的开拓者,自2016年获批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以来,始终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三大A类学科,构建起"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交叉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2024届毕业生深造率高达85%,就业率达95%,在长三角地区形成"智能装备人才孵化器"的行业口碑,连续五年斩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特等奖。
一、学科积淀与专业优势
专业拥有全国唯一的未来机器人本科专业,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人机协作三大研究方向。作为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构建起覆盖本-硕-博-博士后的全链条培养通道。自主研发的月球土壤取样机器人应用于中国探月工程,智能焊接系统服务国产大飞机C919生产线。
二、课程体系与培养特色
实施"三层次四模块"课程架构:
- 基础理论层:强化机器人学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等18门核心课程,采用自主编著的《信息资源共享》国家级规划教材
- 技术应用层:
- 机械模块:包含精密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
- 智能模块:设置机器视觉、机器学习、多机器人系统建模
- 交叉模块:开发元宇宙数字策展、脑机接口技术等前沿课程
- 创新实践层:在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实验室完成600+学时项目开发,典型案例包括特斯拉超级工厂装配线优化
特色培养采用"3+1+X"本研贯通模式,大四可直通未来机器人硕士项目。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构建四级递进实训体系:
- 基础技能训练:在机器人传感与控制实验室掌握ROS系统开发、运动控制算法标准化操作
- 项目实战开发:年均承接国家电网巡检机器人升级等企业项目24项,产出发明专利18项
- 科研创新突破:大二可加入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学生团队研发的区块链工业质检系统获红杉资本千万级融资
- 国际竞赛模块:在FRC国际机器人大赛累计斩获金奖5项,开发的医疗辅助机器人实现三甲医院临床落地
四、就业前景与战略价值
毕业生呈现三维发展路径:
- 智能制造路径:45%进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大疆创新,2025届平均起薪达22万元/年
- 前沿研发路径:30%任职华为2012实验室、中科院自动化所从事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
- 学术深造路径:25%赴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随着《"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专业新增具身智能方向,主导的人机共融协作系统获国家发改委专项支持,毕业生最高签约年薪突破80万元。
东南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通过二十年先行探索、交叉学科赋能、产教深度融合,不仅奠定中国机器人高等教育的基石,更在智能制造革命中构建起机械精密设计与人工智能算法协同创新的育人范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培育既能设计万吨级工业机械臂,又能开发纳米级手术机器人的新时代工程师,正如该专业创始人查礼冠教授所言:"这里锻造的是左手执扳手调试精密齿轮、右手执代码驱动智能内核的产业变革者"。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