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舞蹈学专业作为文学学士学位授予点,依托学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体系。该专业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融合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多元课程,致力于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教学、编导及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突出广西地域文化特色,教学团队由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的教师组成,形成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育人模式。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聚焦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强调学生应掌握舞蹈学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双重能力。课程体系中,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等传统课程占比40%,而广西民间舞作为特色课程,通过田野采风与舞台实践强化地域文化认知。教学中引入运动生理学与舞蹈解剖学等交叉学科,构建从身体机能到艺术表达的完整知识链。
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四大核心板块:
- 舞蹈技能训练:涵盖芭蕾基训、现代舞技术、民族民间舞风格性组合;
- 理论素养培育:设置中外舞蹈史、舞蹈美学、舞蹈概论等课程;
- 创作实践模块:通过舞蹈编导、教学法等课程培养创新能力;
- 跨学科拓展:融入运动科学、音乐理论等辅助学科。
专业特色体现在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学院拥有民族音乐舞蹈研究所,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课题10余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广西民间舞教材》等教学资源。实践环节设置“独秀之声”专业技能大赛和毕业音乐季,学生作品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国际交流方面,与东盟国家开展舞蹈工作坊,引入东南亚民间舞对比研究课程。
师资队伍由具有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教育背景的教师构成,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硕导占比44%。教师团队中既有全国美育教学指导专家,也有全国青教赛获奖者唐雯等教学骨干。学院聘请伊恩·霍普森等国际艺术家作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大师班。教学方式采用“三阶递进法”:基础阶段强调规范性训练,中期侧重风格性把握,后期注重创作与教学能力转化。
就业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近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5%,主要分布在:
- 教育机构:中小学舞蹈教师、高校专业教师
- 艺术团体:专业院团演员、文化馆舞蹈专干
- 文化产业:艺术策划、社区美育推广
- 深造路径:攻读音乐与舞蹈学硕士或跨学科研究生
该专业通过“课堂+舞台+社会服务”三维培养机制,使学生在桂林国际声动艺术节等平台获得实践机会。其人才培养模式获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形成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艺术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