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地区唯一培养飞行技术专业人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办学模式,在民航人才培养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其2019年新增的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依托学院20余年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经验,瞄准民航业对高端客舱服务人员的迫切需求,构建了艺术学、管理学、航空服务学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成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平台和就业通道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课程体系上,专业采用"理论+技能+素养"三维架构。核心理论课程包含《艺术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构建艺术审美与服务管理的知识基础;专业技能模块设置《形体与体能训练》《化妆与形象设计》《航空服务语言艺术》等课程,通过每周4-6学时的形体训练、客舱模拟实训提升职业素养;特色课程如《民航客舱应急处置》《航空保健与急救》则融入航空安全法规与紧急救援标准,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这种课程组合使毕业生同时具备头等舱服务、国际航线沟通、公务机运营管理等复合技能。
实践教学采用"虚实结合"的创新模式。学院投资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民航飞行与运营管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配备D级鉴定资质的B737-800模拟训练舱,可还原真实客舱环境下的服务流程。校企合作方面,与东方航空、吉祥航空等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实施"一学期前八后八、产学交替"的实践安排——每学期前8周在校学习理论,后8周赴企业轮岗实训。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前累计完成800+小时的岗位实操,远超行业平均标准。
在就业通道建设上,专业实施"双轨驱动"策略。数据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8%以上,其中35%进入东航、国航、南航等头部航司,主要从事高端客舱服务、VIP接待、运营管理等岗位。另一发展路径通过与上海航空服务学校开展中本贯通培养,前3年在中职阶段完成服务技能基础训练,后4年衔接本科管理课程,这种7年制培养体系已累计输送200余名复合型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对报考者设置严格准入标准:女生净身高164-174cm、男生174-184cm,并要求通过专业体检与形象面试。
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双师型"队伍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45%具有高级职称,60%拥有博士学位,同时引进东航资深乘务长、民航培训专家担任企业导师。教学团队主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践项目,开发的《民航客舱服务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这种学术与行业背景交融的师资配置,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动态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