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具备海洋特色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强调“诚毅”品格与工程实践能力的结合。该专业依托轮机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将船舶电子、电力系统等方向融入教学体系,形成了“强弱电结合、软硬件并重”的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到实践环节,专业注重对接行业需求,特别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具有显著特色,毕业生在涉海电气设备研发、船舶自动化系统运维等方向展现出竞争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下的电气类,学制四年,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工程师基本训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电工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同时强化涉海电气工程知识,例如船舶电站、机舱监测等方向。毕业生需具备设计工程实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并能在电气设备研发、系统集成、工程管理等领域适应多元化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
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夯实电气学科基础;
- 专业核心课程:涵盖电机与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
- 特色实践课程:如船舶电站自动化装置实训、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实验,强化海洋场景下的工程应用能力。
特别设置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培养学生对智能化设备的开发能力。课程设计中还融入Matlab仿真、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现代技术工具的应用训练。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环节占总学分比例超过30%,形成“实验-实训-实习”三级体系:
- 校内实验:依托国家级海上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电力拖动控制、船舶通信系统调试等专项训练;
- 校企联合实训:与中远海运集团、厦门船舶重工共建校外基地,参与真实船舶电气设备安装与故障诊断项目;
- 毕业设计:要求结合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实际问题,完成从方案设计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实践。
学生还可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平台,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新能源船舶电力系统优化等课题研究。
就业方向与行业竞争力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四大领域:
- 船舶与海洋工程:从事船舶电子电气设备维护、海洋平台供电系统设计;
- 电力系统:进入电网公司、发电企业参与输变电工程与智能电网建设;
- 装备制造业:担任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工程师或项目经理;
- 科研院所:攻读硕博学位后参与新能源技术、船舶动力系统等前沿研究。
数据显示,该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在福建省电气类院校中位列前茅。船舶电子电气方向毕业生更可考取无限航区电子电气员证书,直接进入国际航运企业任职。
学科支撑与资源优势
作为福建省一流建设学科的组成部分,专业依托轮机工程学院拥有: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6.4万吨级教学实习船“育德”轮等独特实训平台。
师资队伍中24%具有高级轮机长或电子电气员资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35%,近年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船舶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学生可参与福建省近海小型智能船舶工程中心的科研项目,接触船舶新能源技术、智能防腐系统等创新方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