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建筑学专业作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依托建筑工程学院深厚的教学积淀与地域文化优势,形成了以徽派建筑为核心的特色培养体系。自2004年招生以来,该专业通过五年制本科教育,培养了千余名具备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工程管理等多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实践平台与产学研融合模式,为地方建筑行业输送了大量兼具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在专业课程体系上,黄山学院建筑学以建筑设计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框架。核心课程包括建筑设计1-8系列、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等基础课程,同时融入徽派建筑解析、徽州古村落规划等特色内容。学生还需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化技术,并通过建筑物理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等平台完成实践训练。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专业一体化”,例如通过徽派建筑设计1-6课程模块,系统训练学生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多层级实习体系强化学生工程素养。低年级学生需参与建筑认知实习与徽州村落考察,高年级则进入设计院实习或参与智能建造实训中心的虚拟仿真项目。学科竞赛成为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中屡获佳绩,2022年学科竞赛获奖率位列省内前列。此外,学院与日本芝浦工业大学的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古建考察与国际联合设计的跨文化交流机会。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化特征,毕业生可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装饰、建筑策划等领域工作。根据2022年数据,该专业就业对口率达94.55%,考研录取率为22.18%。职业路径覆盖设计院、房地产公司、科研机构等,尤其在徽派建筑保护与更新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例如,部分毕业生参与黄山市“徽客厅”示范区建设,将课程中学习的古建筑测绘技术应用于实际项目。
徽派建筑特色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亮点。学院设立徽州建筑研究中心与装配式建筑黄山市技术创新中心,开设古建筑测绘、徽州村落规划等课程,形成“教学-科研-产业”联动机制。教师团队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如徽州传统民居抗震性能研究,不仅提升学术水平,更为地方古建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学生设计作业常以西递、宏村等世界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强化地域文化传承意识。
师资力量上,学院拥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19人,副高以上职称占比40%。教授团队如曹海深耕徽派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领域,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徽派建筑保护传承》等专著,推动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这种“双师型”教师结构,确保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前沿,例如在智能建造与建筑碳中和等新兴方向开设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