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工业学院的艺术与科技专业(本科,四年制,艺术类,艺术学学士学位)立足于新时代数智化转型需求,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科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以工业动画设计、数字创意设计为核心方向,结合虚拟现实、交互设计等前沿领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专业积极响应学校“数智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革新”号召,探索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优化路径,强化校企合作与产业对接,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
在培养目标上,该专业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课程设置围绕艺术学与设计学两大主干学科展开,涵盖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非遗交互设计等核心课程,同时设置设计写生、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动手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学生需掌握工业动画设计与数字创意设计的理论方法,并具备团队协作、商务沟通等综合能力,最终能在设计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虚拟现实设计、交互展示设计等工作。
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专业发展的重点。2024年教学研讨提出“强化数智技术融合”的方向,新增智慧景观设计、数字文创开发等前沿课程,并将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融入教学场景。实践类课程占比达30%以上,包括企业实习、项目制教学等,例如与地方非遗项目合作的交互设计实践,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提升创新能力。这种“理论+技术+实践”的三维架构,有效回应了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翻转课堂与跨学科项目制的推行。例如,在动画基础课程中,学生需分组完成从剧本创作到三维建模的全流程项目,教师则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动态指导。同时,专业引入元宇宙展厅、数字孪生技术等工具,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2024年启动的“数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更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共建实验室,将行业标准直接嵌入课程考核体系,缩短校园与职场的适应周期。
就业面向方面,毕业生可从事工业动画设计、数字文创开发、新媒体广告设计等岗位。据专业调研,近三年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其中30%进入科技型文化企业,15%参与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随着山西省“1331工程”对应用型高校的扶持,该专业与区域经济联动紧密,例如在太原晋阳湖数字创意产业区的产教融合基地中,学生可直接参与AR导览系统开发、文化遗产数字化复原等项目,实现“学用一体”的职业发展路径。
面对未来,该专业以数智化转型为引擎,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2025年拟增设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等方向选修课,并计划与海外高校联合开展国际数字艺术工作坊。通过深化“艺术+科技+产业”的三角协同模式,太原工业学院正将艺术与科技专业打造为区域文化创新与科技应用的重要孵化器,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数字化转型输送兼具审美力与技术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