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师范类)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其培养体系融合了师范教育与心理学研究的双重优势。该专业依托教育科学学院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平台,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链条培养体系,在东北地区心理学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专业建设既注重心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又强调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为教育行业输送了大量兼具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三个维度:一是构建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通过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夯实专业基础;二是培养教育实践能力,设置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等教学模块;三是塑造科研创新思维,依托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提升学术素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嵌入了脑科学与教育技术交叉内容,如神经科学导论、心理测量学等课程,强化了学科前沿性与应用性。
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化结构:
- 基础理论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奠定学科认知框架
- 方法论层: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SPSS软件应用构建量化研究能力
- 应用实践层: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职业素养
- 交叉拓展层:人体解剖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促进跨学科融合
在实践教学环节,该专业构建了"三层次"培养体系:
- 实验室训练:依托生理心理学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项目
- 教育见习:在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与教学观摩
- 社会服务:参与社区心理健康普查与咨询实践这种递进式实践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心理测量工具使用,又能开展教育干预方案设计。近年毕业生在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机构等领域就业率保持高位,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深造。
该专业的师资配置具有显著优势,教育科学学院拥有89位专任教师,其中心理学方向教师团队包含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学者。在科研方面,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研究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超百篇,为学生参与学术研究提供了优质平台。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历史,为不同学科背景考生提供了灵活选择空间。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