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经济统计学专业以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理念,依托学校在经贸领域的传统优势,构建起经济学、统计学与大数据技术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该专业设立于2013年,隶属统计与信息学院,拥有本硕博一体化培养通道,在2024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44位,属于中国区域一流专业。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专业方向逐步向贸易统计、金融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延伸,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专业培养目标聚焦"德才兼备、国际视野、数据驱动"三大维度,致力于塑造掌握经济学与统计学双理论基础,能运用Python、R语言、SPSS等工具处理经贸领域复杂数据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采用"数理基础+专业核心+经贸特色"三重架构:数学分析、概率论等夯实量化根基;应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培养建模能力;海关统计、服务贸易统计等课程强化行业适配性。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课程新增投入产出技术与贸易增加值核算模块,呼应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实践教学形成"双平台联动"机制:校内建有统计专业综合实验室,配备SAS、MATLAB等专业软件;校外与常州市统计局、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等建立深度合作,学生可参与"访万企,读中国"社会调查项目。2023年起推行"三阶段循环递进"实训模式,将课程设计、企业调研、数据建模等环节有机串联,累计形成200余万字调研报告。
就业方向呈现"多元辐射"特征:约35%毕业生进入德勤、普华永道等咨询机构从事商业分析;30%服务于自贸区、统计局等政府部门;另有部分学生入职阿里巴巴、哔哩哔哩等科技企业开发数据产品。薪酬水平表现突出,在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中,该校统计与信息学院毕业生起薪位列财经类院校前列。升学通道方面,近五年约25%学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复旦大学等深造,研究方向多聚焦数字经济测度、贸易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专业建设依托统计与信息学院的强势资源,拥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领衔的师资团队,与海关总署共建的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为教学提供实时外贸数据。2025年最新培养方案特别强化人工智能与统计建模的交叉应用,在传统课程中嵌入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内容,确保人才培养与数字贸易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