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州省地方性本科院校中较早开设的交叉学科专业,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立足区域发展需求,通过多学科融合培养体系和实践导向教学模式,为城乡建设与土地管理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省级重点支持学科资源,整合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优势,形成以宏观规划和中观土地管理为核心的培养路径,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知识链条。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明确聚焦应用型专业人才定位,要求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城乡规划原理以及现代测绘技术。通过四年本科学习,学生需具备解决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区域分析,或借助遥感技术完成土地评价。这种培养模式既强调科学思维训练,也注重专业技能实践,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规划管理、资源开发等岗位需求。
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三个层次:
-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夯实学科基础;
- 技术方法课程:涵盖数字测图、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地图与测量学,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 规划实践课程: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侧重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这种分层递进的课程结构,既保证了理论深度,又通过案例教学和模拟规划项目提升实践水平。
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设置10-20周的集中实习期,包括野外考察、城乡规划院实习、土地管理部门调研等环节。例如,在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中,学生需完成实地数据采集与GIS建模分析;毕业设计则要求结合贵州省山地城镇发展特点,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划方案。这种“课堂+现场”的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竞争力。
就业方向上,该专业毕业生可进入政府规划部门、自然资源管理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领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管理、旅游开发评估等工作。根据学校公开数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部分学生通过专升本渠道进入更高层次院校深造。随着贵州省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专业在乡村振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专业特色方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充分利用滇黔桂交界区的地理优势,将民族地区发展和山地资源利用融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区域规划课程中,重点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城镇布局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多取自黔西南州土地整治项目。这种地域化培养策略不仅提升了教学针对性,也为学生参与地方服务项目提供了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