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飞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作为海南省高校中唯一一个飞机维修类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飞机医生」为目标,聚焦于飞机导航、通信等电子系统的维护技术。该专业依托波音737实训飞机、航空发动机等实景化教学设备,结合「学历·执照·内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输送了大量掌握核心维修技能的专业人才。数据显示,近三年该专业新生规模从300人激增至900余人,学生未毕业即被航企「抢订」的案例屡见不鲜,展现出强劲的行业吸引力。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瞄准民航维修领域紧缺岗位,重点培养具备航空电子系统检查维护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需掌握三大核心能力:
- 运用英语阅读飞机维修手册等技术文档
- 使用示波器等专业工具进行电子线路检测
- 按照CCAR-43部维修标准完成故障诊断
通过「岗课赛照」四维融合培养体系,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CCAR-66R3)考核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完成90%的执照培训内容。这种培养模式将传统5-8年的成长周期缩短至3年,2024年数据显示该专业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行业骨干。
课程体系与实训创新
核心课程构建了电子维修技术知识图谱:
- 航空无线电导航与雷达系统:覆盖ILS仪表着陆系统维护
-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重点训练自动驾驶模块排故
- 航空仪表系统:掌握大气数据计算机校准技术
实践环节采用「虚实结合」创新模式,既有波音737真实机型的轮胎更换(涉及40余道标准工序),又在航空VR智慧实训中心开展虚拟排故训练。特别设置的「飞机电子系统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空客A320和波音737NG等主流机型电子舱操作,强化学生应对复杂故障的能力。
行业认证与就业前景
该专业拥有民航局授权的CCAR-147维修培训资质,学生在校可考取「民用航空器航线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合作方面,与厦门航空、海航技术等企业建立定向培养通道,2024年数据显示超过75%的大二学生已签订就业协议。新兴的无人机应用技术课程模块,更拓展了学生在通用航空领域的职业发展空间。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毕业生可通过「直招军士」渠道进入空军装备维修部队,实现军民融合式就业。
教学资源与行业联动
8架全真实训飞机(含波音737-500)、31台各型发动机的硬件配置,配合32名持有FAA执照的双师型教师,构建起国内领先的实训平台。专业与海口空港综合保税区的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深度联动,学生可参与境外飞机的保税维修项目,实操接触霍尼韦尔航电设备等国际先进技术。这种「校中厂」模式使学生毕业即能胜任航线电子维护、部附件深度修理等岗位要求,有效破解了航空维修领域「最后一公里」的人才培养难题。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