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足南海资源禀赋,深度融合海洋产业需求,形成了以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核心特色的学科体系。该专业依托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和ESI全球前1%的农业科学学科支撑,构建了覆盖本硕博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海洋食品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科研实力与教育创新力。
在学科建设与科研平台方面,该专业以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为导向,拥有国家级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等23个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0余篇,突破鱼虾贝保活保鲜技术等关键领域,专利转化产生经济效益超100亿元。其二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被列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39位,形成"海洋食品贮藏加工""营养与健康"四大研究方向。
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设置包含三个特色方向:
- 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方向:聚焦水产食品加工学、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等课程
- 食品科学方向:强化食品酶学、加工新技术等前沿内容
- 食品生物技术方向:侧重发酵工艺、生物分离工程等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课程如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水产食品加工学构建起"化学-生物-工程"三位一体的知识框架,并通过食品加工综合训练、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强化工程能力。
师资队伍汇聚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等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94%具有博士学位。创新培养模式包含卓越农林人才计划的双语教学模块,以及与台湾、新西兰高校的交换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超95%,20%进入国内外高校深造,多数进入食品企业从事研发、质检、管理等工作,用人单位认可度高。
该专业通过"三全育人"机制将海洋强国战略融入教学,在预制食品加工、水产蛋白高值化利用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未来将继续围绕蓝色粮仓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为海洋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