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自2017年设立以来,依托学校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国际化办学定位,逐步发展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特色学科。作为国家唯一的热带海洋大学,该校在南海战略、东盟合作等领域拥有天然资源优势,通过整合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平台,构建了跨学科、跨文化的培养体系,为区域发展输送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凸显海洋特色与实践导向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国际关系导论》《外交学概论》《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模块,同时设置《海事管理基础》《海洋渔业法》等辅修课程,强化海洋事务领域的知识渗透。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涉外礼仪、国际商务谈判等技能训练,并依托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形成“理论—实践—应用”的闭环培养链条。
国际化资源构建多维度合作网络
学校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签署184份协议,其中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占比超50%。通过中国-奥地利旅游管理项目等中外合作办学,累计培养千余名国际化人才,并引入15个国家的外籍教师参与教学。学生可参与博鳌亚洲论坛志愿者服务、国际组织实习等跨境实践,近五年派出1000多名交换生与汉语志愿者,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培养成果展现高成长性与社会认可度
该专业学生四六级通过率位居全校前列,社会实践成果显著。以2017级为例,学生获国家级奖励1人次、省级奖励4人次,考研录取率达36%(4/11),毕业生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顶尖学府深造,或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等国际名校攻读学位。就业方向涵盖党政机关、国际组织、涉外企业,部分学生参与瓦努阿图总理访华接待等高端外事活动,展现卓越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科建设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专业立足南海权益维护与海南自贸港建设,聚焦东盟区域研究和海洋治理方向。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区域学中方研究中心等9个国家级研究平台,推动海洋人文合作项目,近五年承办40余场国际论坛,发布《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RCCSE核心期刊)等学术成果。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海南省领军人才,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全球资源联动,将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打造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智库引擎”。其培养模式既注重地缘政治理论的学术根基,又强化海洋事务实操的应用价值,为南海区域治理与自贸港国际化进程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