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山东女子学院于2018年获批设立该专业,依托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新工科优势,构建了“产教融合+学科竞赛+双导师制”的特色培养体系。作为全国第二批获批的本科专业,其课程设置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考研升学率达15.2%,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课程体系以大数据应用场景为核心,形成三级知识架构:基础层包含《高等数学》《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数理与编程基础;技术层聚焦《Spark大数据处理技术》《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应用层设置《数据可视化技术》《计算机视觉》等实践课程。这种设计既夯实了学生的算法建模能力,又通过企业级项目实训平台强化工程实践,例如与浪潮集团共建的实验室可开展医疗影像分析、电商推荐系统等真实场景训练。
师资力量呈现“高学历+强实践”特征,教授团队全员博士且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于谦教授带领的医学图像分割团队与山东省胸科医院开展临床合作,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冠病灶分析;郭峰教授指导学生斩获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等百余项奖项。学院推行“三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和科研导师,形成贯穿四年的个性化培养路径。
在培养模式上,学院实施“五个一”工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
- 至少一项国家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 参与一次省级以上学科竞赛
- 完成一个创新创业项目
- 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 参与一个横向课题研究这种培养机制推动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0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40余件。
就业前景覆盖IT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三大领域。约60%毕业生进入浪潮集团、中国联通等龙头企业担任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平均起薪达8000元/月;15%考取山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另有部分进入银行、医疗机构从事数据运维分析。学院与山东省大数据局共建人才输送通道,2023届毕业生在政务大数据岗位就业比例提升至22%。
对于2025年考生,该专业要求物理、化学双选科,实行工学学位授予。报考建议重点关注数学建模能力与编程基础的储备,学院设置的“赛教融合”机制为学科特长生提供直通省级竞赛的绿色通道。随着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平台的深化建设,这里正在成为培养复合型数据人才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