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该校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之一,依托区域产业升级需求,聚焦智能制造领域,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该专业自设立以来,紧密对接国家“工业4.0”战略和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培养具备机器人系统集成、编程调试、运维管理等核心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年均25%以上的增速,专业人才缺口达300万,该专业已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专业优势:资源与师资的双重保障
该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和“1+X”试点培训基地,教学条件优越。校内建有PLC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应用技能实训室等10余个实训场所,并与南京康尼科技等企业共建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师资队伍中,教授、副教授占比60%,博士占比40%,且100%教师持有双师资格证书。团队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规划教材及省部级重点课题,科研能力突出。此外,学校与南京康尼电气等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课程体系:理论与技术的复合架构
课程设置以实践导向为核心,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基础课程包括单片机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核心课程则聚焦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离线编程与仿真等前沿技术,并引入机器视觉技术应用、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等新兴领域内容。学生需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能,并通过中级电焊工、维修电工等职业资格考核。这种“理论+技能+认证”的三维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具备跨岗位适应能力。
实践教学:从实训到就业的全链条支撑
实践环节贯穿培养全程,形成“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的双轨机制。校内依托国家“十四五”产教融合数字化智能创新实训基地(投资1.5亿元),开展机器人装配、系统集成等实操训练;校外与南京诚一科技等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学生可参与机器人自动线安装与调试、传统生产装备改造等项目,积累真实工作场景经验。此外,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协议,与京东、喜星等企业合作开设现场工程师项目,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
就业前景:行业需求与职业发展的双向驱动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领域,从事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运维管理、技术支持等岗位,初始职位包括机器人电气工程师、售前售后工程师等,平均薪资高于传统制造业30%。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进入南京康尼等龙头企业担任技术骨干。职业晋升路径清晰,可向系统维修与控制工程师、工艺编程专家等方向发展,或通过江苏专转本进入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本科深造。
未来发展:智能化与国际化并行的战略布局
随着人工智能和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该专业引入国际化职业资格标准,采用国际主流机器人教学载体,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人才。学校与韩国、俄罗斯等多国高校开展师生互派,毕业生可赴海外攻读本科及以上学位。同时,专业依托连云港石化产业学院、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等平台,加速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教学创新,为区域产业智能化升级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