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家开设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的高职院校,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以540107专业代码为标识,将这一新兴领域纳入系统化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向细分领域的深度拓展。该专业依托学院在酒店管理领域的传统优势,被列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精准对接民宿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构建起覆盖民宿规划、服务、营销、开发全流程的培养框架,为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学院聚焦“新质生产力”导向,设置民宿规划与设计、民宿管家服务、民宿活动策划等核心课程,同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等前沿模块。这种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单一技能培养模式,形成“管理+技术+文化”三维能力矩阵。例如民宿质量管理课程引入ISO标准体系,民宿营销课程整合新媒体运营与大数据分析工具,确保学生掌握从民宿日常运营到品牌建设的全链路技能。
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双元育人”模式,与宜兴窑湖小镇、高淳高岗村民宿集群等建立深度合作,构建“校中店、店中校”实训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民宿开发岗位群的真实项目,如通过全国民宿管理与运营专业建设论坛与行业专家对话,在御冠酒店教学实训基地模拟民宿运营全流程。数据显示,首届毕业生在实习阶段已实现100%对口就业率,部分学生直接晋升为民宿店长或集聚区管理人员,印证了实践导向培养的有效性。
产教融合方面,学院搭建起“政行企校”四方协同平台。作为全国现代酒店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联合携程、美团民宿等企业开发“民宿管家”职业标准,将民宿服务质量认证体系纳入教学内容。典型案例包括与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合作建立“人才共育基地”,通过“金宿级”“银宿级”美宿评定项目推动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互认,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赋能”。
面对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该专业率先引入“人工智能+民宿管理”创新模块。学生在旅游类专业人工智能数字教材研究建设基地中,学习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民宿场景建模,掌握智能客房控制系统操作技能。学院还牵头编制《旅游人才蓝皮书》,发布《旅游类专业学生实习规范》行业标准,推动传统民宿管理与智慧文旅新业态的有机衔接,使人才培养始终走在产业变革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