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自1999年招收首批本科生以来,已成为国内公安教育领域的标杆。该专业以公安部经济犯罪与治理研究中心为核心平台,通过“教学研练战”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了覆盖金融、商贸、涉税、走私等领域的完整课程体系,累计培养超4000名本科生和300名硕士生,并培训国内外警务人员超万人。其发展历程与教学特色体现了公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度结合。
专业发展与学科定位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源于1994年侦查系下设的经侦教研室,2003年成为全国首个经侦本科专业。2019年,公安部经侦局与学院共建经济犯罪侦查学院,开创“校局协同”新模式。该专业先后获批辽宁省示范性专业(2008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形成以经济犯罪认定和资金查控为核心的能力培养框架。学科定位上,不仅培养执法人才,还承担公安部智库功能,通过科研反哺实战,出版《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20余部专著。
课程体系与核心能力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
- 基础理论:包括经侦导论、经济犯罪侦查技术,侧重法律政策与侦查原理;
- 实务技能:涵盖会计资料勘查、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犯罪案件侦查等,通过仿真训练系统模拟案件流程;
- 技术应用:新增经济犯罪数据学、食药环犯罪侦查等方向,应对互联网金融、跨境犯罪等新型挑战。
实践环节依托经侦实训中心,与全国20余省市公安机关建立实习基地,学生直接参与案件审讯、资金查控等实战,形成“课堂—实验室—战场”闭环。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学院现有33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27人,博士占比59%,6人获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称号。科研方面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公安部软科学项目等课题10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项44项。教师团队深度参与实战,9人被聘为辽宁省公安厅经侦专家,5人担任地方公安机关顾问,形成“教学—科研—办案”协同机制。
人才培养与社会影响
该专业以“四个铁一般”为标准,培养具备数据化实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各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近年针对互联网金融犯罪和跨境洗钱等新型犯罪,增设经济犯罪预警、情报导侦等课程。通过承办全国经侦论坛、开展流动大讲堂,专业影响力辐射至国际警务合作领域,成为亚洲地区经侦教育的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