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展现出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以工业互联网专业群为核心,通过实训平台、课程体系、校企协同等多维度布局,形成技术赋能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体系不仅注重工程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三维能力塑造,还通过“1+3+N”模式构建教学生态,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是学院的核心载体。总投资3900余万元的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整合了服装智能制造生产型实训产线、全生产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资源,实现从单一设备操作到工业互联网系统的全流程教学升级。平台依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的技术支持,打造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场景无缝衔接。例如,学生可通过岗位技能训练交互式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生产环境,掌握设备调试、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同时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研发,如低温晶圆键合设备的创新实践。
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双百成大人才工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学院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开发新形态教材,引入工业互联网专业教学标准,构建涵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课程模块。教学采用“翻转课堂+虚拟现实+项目式学习”组合策略,例如通过VR技术还原智能工厂场景,增强学生对IT&OT融合技术的直观理解。课程评估结合平时表现(30%)、实践项目(20%)和综合考试(50%),确保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并重。
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学院与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舍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爱岗位—我最喜欢的大国工匠”等职业体验活动。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例如在“晶合科技”项目中,学生团队研发的国产设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在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此外,“智显”双创团队通过企业研发平台优化产品设计,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形成“学研用”闭环。
学生培养成果凸显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实施“433成才典型”计划,涌现出鲍婷婷(申请专利1项、省级竞赛获奖)、赵正豪(授权软著2项、创办科技公司)等标杆案例。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国赛一等奖7项,“专转本”录取率达46.64%,70%毕业生扎根苏州就业。通过“小清新”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实践,学生累计完成500余人次社区技术服务,将专业技能转化为社会价值。
这一体系的持续演进,不仅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引擎”,更通过科教融汇与技术引领,确立了高职院校在工业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示范地位。未来,随着实训平台的全面交付与教材改革的深化,学院将进一步强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助力“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