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师范学院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该校艺术类重点建设方向,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形成了独特优势。该专业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构建了融合传统艺术素养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培养体系,通过模块化课程与多元实践平台,致力于培养具备艺术与科技结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特色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中,更通过校企合作与产业对接实现教育成果转化。
在知识培养与能力塑造层面,该专业建立了以"三大基础+双轨方向"为核心的教学架构。基础阶段通过设计素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强化视觉语言基础,同时引入平面设计史、艺术设计方法与程序等理论课程构建系统认知。进入专业方向后,学生可选择平面设计或交互设计双轨发展,前者侧重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传统视觉传达领域,后者聚焦UI设计、动效设计等数字交互领域,形成"传统技艺+数字创新"的能力矩阵。
课程体系的创新性体现在"四个互动"教学模式中。通过理论与实践互动,设置专题设计、市场实训等实践环节;教学与科研互动,依托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开展项目式教学;课堂与课外互动,组织学生参与容和集团、朗道设计公司等企业实践基地的项目执行;校内与校外互动,建立覆盖全学段的专业见习-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进阶体系。这种培养模式使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98%,并有多名学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专业特色突出表现在产教融合深度。与北京中公教育科技等5家单位共建实践基地,将商业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与企业真实项目对接。在第六学期设置原型设计、手机APP设计等实战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操作。这种"做中学"的培养策略,使学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7项。
就业前景方面,该专业构建了多元出口通道。毕业生主要流向广告创意、数字传媒、文化教育三大领域,其中30%进入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从事UI/UX设计,45%任职于品牌策划公司与文化机构。值得关注的是,专业设置的弹性学制(3-6年)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时间窗口,部分学生借助校方与鞍山文旅局的合作平台,成功孵化视觉设计工作室,实现了学业与职业发展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