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的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作为财经商贸大类的重点建设方向,紧密对接数字经济时代对审计人才的复合型需求,形成了"理论+实践""技能+素养"的双轮驱动培养体系。该专业依托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和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背景,构建了以智能审计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在企业财务数据处理、风险控制及数字化工具应用等领域的综合能力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专业围绕审计全流程设计了阶梯式培养路径:
- 基础能力层:通过《会计基础》《审计基础》等课程夯实财务核算与审计理论根基;
- 技术应用层:设置《电算化审计》《大数据审计技术》等课程,引入用友集团等行业领先的云平台资源;
- 综合实践层:依托校内VBSE综合实训室和校外20余个实践基地,开展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测试等仿真训练。特别引入的业财税融合大数据应用课程,通过真实企业案例解析,培养学生运用Python、Power BI等工具进行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分析的能力。
专业师资团队配置凸显"双师型"特色,71名教职工中64人持有注册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资格,并组建了省级教学团队。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赛教融合"模式,近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1金6银,省赛累计14金7银。校企共建的数智财经产业学院定期开展行业导师驻校授课,将企业最新审计标准与智能审计系统操作融入日常教学。
职业能力培养聚焦三个维度:
- 风险识别能力: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课程建立风险预警思维;
- 数据分析能力:运用SQL数据库管理与Tableau分析工具完成审计证据提取;
- 合规判断能力:结合《经济法》《税法》等法规课程构建职业判断框架。实训环节特别设置"审计底稿编制""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模块,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完成不少于200页的标准化审计文档制作。
就业方向上形成"双通道"发展路径:
- 企业内审通道:面向制造业、金融业的中小企业,从事成本审计、预算执行监控等岗位;
- 事务所通道:与立信、中审众环等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定向培养具备年审、专项审计能力的助理审计师。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73%,其中15%入职国内百强会计师事务所,薪资水平较省内同类专业高出18%。
专业持续深化"1+X"证书制度,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智能审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考取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教学改革方面,开发了《区块链审计技术》等前沿课程,引入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实训平台,确保人才培养始终走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前沿。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