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时,会计处理方式取决于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和持股比例。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在价值波动时的会计确认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损益确认科目、价值调整方式以及后续计量规则三个方面。
当企业持有股票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时(通常持股比例≤5%),资产负债表日若股价下跌,需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反映价值波动。具体记账公式为: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种处理将价格波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表,体现短期投资的市场敏感性。若后续股价回升,则需反向冲回原计提金额,但不得超过已确认的累计损失。
对于持股比例超过5%但未形成控制的股票(通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会计处理更为复杂。暂时性价格下跌时: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这种处理将价值波动暂时隐藏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但若下跌被判定为已发生减值(如被投资方经营状况恶化),则需要将累计损失转入损益科目: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
同时补提减值准备: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当持股达到控制标准(通常≥50%)时,股票价格波动不再单独进行会计确认。此时母公司需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仅在被投资方宣告分红时才确认投资收益。日常股价波动通过合并报表中的商誉减值测试间接体现,这要求企业至少每年进行资产组可回收金额评估。
特殊情况下,若企业沿用旧会计准则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类(现行准则已取消该分类),暂时性下跌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确认减值时需区分:
- 债务工具:减值损失可转回
- 权益工具:减值损失不可转回这种分类差异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的波动性,因此在实务中需严格遵循最新会计准则的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