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自动化专业是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并多次被推荐为国家一流专业遴选对象。该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需求,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构建了“理论学习+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其课程设置覆盖自动化全产业链,实验室设备总值超1200万元,并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
一、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培养具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包含四个维度:
- 职业道德与全球视野:强调终身学习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 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自动化系统设计、开发与运维全流程
-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管理与跨学科合作训练提升组织能力
- 创新研发能力:依托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智能装备研发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专业课程采用“基础+核心+前沿”的模块化设计:
- 基础理论课程:包含电路分析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 核心技能课程:涵盖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 前沿选修课程:设置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等新兴产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占比达30%,构建了从电工实习到智能机器人技术实践的递进式训练体系,其中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入选广东省线下一流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专业拥有16人教师团队,包含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占比43.75%。学科背景覆盖控制工程、电子技术、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三大科研方向:
-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 能源优化与智能电网依托广东省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近三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获授权专利数十项,科研反哺教学成效显著。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前景
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双轨培养模式,学生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50余项,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广东站冠军。就业呈现三大特点:
- 领域覆盖广:毕业生可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机器人研发、智能制造管理等岗位
- 区域优势强:95%以上毕业生服务于珠三角科技企业,平均起薪居工科专业前列
- 深造路径多:每年约10%学生进入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或赴香港、澳大利亚等地深造
该专业通过“新工科+智慧教育+课程思政”的闭环改革,构建了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生态。其毕业生以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突出的创新意识,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展现出强劲的竞争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人才供给源。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