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于2022年新增工业智能本科专业,成为湖南省内较早布局该领域的高校之一。作为智能制造学院的核心专业,该学科依托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多学科交叉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前沿方向,构建了"校园+产业园"的协同育人模式。专业定位紧密对接长沙"三智一芯"工业主阵地,致力于培养具备智能建模与控制技术、智能传感与实时检测等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体系凸显三大创新维度
- 学科交叉性打破传统边界,课程体系融合工业物联网、机器学习原理及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等12门核心课程,形成"智能感知-数据分析-系统控制"的知识链条。特别设置的鸿蒙系统开发特色模块,涵盖北向应用开发与南向设备研发,使学生掌握自主可控工业软硬件开发能力。
- 实践系统性通过"3+1"进阶式实训体系实现:
- 大一实施科研助理制度,全员参与教师课题组
- 大二开展工业互联网综合实训等企业级项目
- 大三进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现场实践
- 产教融合性构建校企"双导师制",与华为、树根互联等共建15个实践基地,将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堂教学,部分课程直接在企业完成。
课程架构体现时代特征
专业核心课程围绕智能工业全流程设计:
- 基础层: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控制工程基础
- 算法层:Python编程与工业数据处理、机器学习原理及应用
- 应用层:智能装备故障诊断、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系统层: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特别开设的OpenHarmony系统开发课程群,涵盖内核开发、驱动移植等7个模块,使学生具备国产操作系统深度开发能力。
人才培育成效显著
就业市场呈现"两高"特征:
- 需求高增长:2023年鸿蒙相关职位增速达216%,工业领域人才缺口持续扩大
- 薪酬高起点:毕业生起薪8K-20K,主要流向智能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岗近三年该专业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47项,参与工业装备智能感知与运维技术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形成"以赛促学、以研促创"的良性循环。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