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的交叉学科,山东建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立足行业前沿,形成了以工学学士为培养核心的四年制本科教育体系。该专业依托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等8个科研平台,构建起覆盖电子设备开发、信息系统集成到智能建筑设计的全链条知识体系,在2021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评"B"等级,2022年完成工程教育认证受理程序,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专业采用"基础夯实+方向强化"的递进模式:
- 电子技术基础模块:包含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工科核心课程
- 信息处理核心模块:涵盖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前沿内容
- 智能建筑特色模块:设置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等交叉学科课程
- 实践创新拓展模块:通过CDIO协同创新实验室开展嵌入式系统开发、电子产品设计等实战训练。这种课程结构使学生在掌握电磁场理论、通信原理等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熟练运用MATLAB、EDA技术进行系统开发。
专业师资队伍呈现83%的高级职称与博士化率,其中包含泰山学者团队和ESI高被引论文作者。科研方向聚焦机器人控制技术、脑机接口、智能信息处理三大领域,近年来承担20余项国家级课题,在智慧建筑综合服务平台、能耗监测系统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教学团队主编的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范,将行业最新标准直接融入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三层次"培养路径:
- 基础技能层:通过电子测量、传感器应用等实验课程夯实操作能力
- 综合应用层:依托校外拓展实习基地开展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等实战项目
- 创新研究层: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近年斩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可胜任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师等岗位,就业领域覆盖电子、电信、IT、广播电视及智能建筑行业。
专业发展通道设置本硕贯通机制,拥有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学生可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硕士方向,或选择在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继续深造。值得关注的是,该专业将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毕业生具备全球竞争力。这种"理论+实践+认证"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使其成为山东省电子信息类特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