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该校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王牌”专业之一,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8年设置的电气科,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流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福建省“海上福建”“智造福建”的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强弱电结合、软硬件融合、产学研协同”的鲜明特色。无论是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还是就业前景、科研创新,均展现出显著优势。
学科实力与专业背景
该专业依托福建省智能电网与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学科建设涵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新能源技术三大方向。作为福建省“机电工程师的摇篮”,学院与宁德时代(CATL)、国家电网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该专业招生录取分数居全校首位,2025年国家电网第一批录用人数位列全省第二,充分体现其学科竞争力。
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
专业课程设置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基础-核心-方向”三级递进式课程结构:
- 基础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
- 核心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
- 方向选修: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发电系统、电器控制与PLC技术。
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实验课、项目设计、企业实习(如华为智能电网项目、国家电网运维实训)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团队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超70%,并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前沿同步。
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专业构建了“实验室-企业基地-科研项目”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
- 校内实验平台:配备电力系统仿真、新能源技术等先进实验室;
- 校外实习基地: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为等企业共建20余个实训点;
- 科研项目参与:本科生可加入教师团队的锂电智能充储检技术、海上风电检测技术等省级重点课题。
近三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省级一等奖等88项竞赛奖项,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就业前景与升学情况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主要流向:
- 电力能源领域: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电企业;
- 高新技术产业:华为、中兴等企业的电气研发岗位;
- 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宁德时代、首航高科等企业的技术管理岗。
升学方面,约20%毕业生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名校深造,或通过能源动力(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点在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毕业生五年内多成长为基层技术骨干或一线管理人才。
科研创新与学科建设
专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技术,依托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重点开展:
- 锂电智能充储检技术: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高安全性电池管理系统;
- 海上风电检测技术:联合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开发风电运维方案;
- 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探索熔盐储能与光热发电的集成应用。
2025年,学院获宁德新能源科技ATL“未来人才发展战略合作伙伴”称号,科研经费与成果转化率逐年攀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