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是该校传统优势学科之一,自1983年地理系成立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该专业依托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多个科研平台,形成了以服务基础教育为核心、兼顾区域生态治理需求的特色培养体系。其学科实力在宁夏地区排名首位,全国范围内属于B级水平,是西北地区地理教育人才的重要输出地。
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
该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核心课程的教学框架。课程设置强调地理学知识体系与教师教育能力的双重培养,主干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教学法等,并融入区域分析与规划、灾害学等实践性内容。其特色在于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设计,强化学生对生态治理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理解。
双创双融育人模式
学院通过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双路径提升学生能力:
- 教学平台创新:依托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遥感技术等实践教学;
- 科研项目驱动:实施学生研究培训计划(SRTP),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
- 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双导师”制,由学术导师与行业专家联合指导,培养兼具教学能力与科研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师资力量与科研支撑
专业教师团队高级职称占比62.3%,博士比例达78%,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自治区“塞上英才”等高水平师资。科研方向聚焦旱区人地关系、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近五年承担124项科研项目,发表293篇高水平论文,获国家发明创业奖等成果,为教学提供前沿理论支撑。
实践平台与社会服务
专业建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宁夏地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并与地方政府、中学合作开展教育实习。毕业生可胜任中学地理教学、教研管理等工作,并具备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规划等国家战略项目的能力。数据显示,2021年该专业在四川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9分/7643位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版权:本文档内容版权由作者发布,如需转发请联系作者本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