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以服务养成 知行相济的校训为核心理念,通过环境设计将教育功能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作为一所以酒店管理为特色的本科高校,其环境设计既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需求,又强调真实场景实践的育人逻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布局与功能规划。这种设计思维贯穿于校园规划、专业建设和文化塑造中,展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
在校园规划层面,学院构建了“一校双区”的空间格局。成都校区以绿树成荫、场馆完善为特色,教学区与生活区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形成功能分区,交通动线设计兼顾便利性与空间美感。宜宾校区则凸显产教融合理念,教学酒店群落以香港半岛酒店设计团队打造的欧式建筑为主体,通过智慧酒店实验中心、国际标准酒店综合教学中心等场景,实现沉浸式全流程实践的教学模式。双校区在景观设计中均融入大量银杏元素,如校徽中的银杏叶造型与校园绿化带的银杏树林,形成视觉符号与自然生态的双重呼应。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紧密对接行业需求,课程设置聚焦酒店空间专题设计与文旅产业应用。核心课程包括:
- 公共空间设计与旅游景区园林设计
- 酒店空间、餐饮空间等细分场景设计
- AutoCAD、3DMAX等数字建模技术
- 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实践这种课程结构强调“真实项目驱动”,依托宜宾校区的教学酒店群落,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从概念设计到施工落地的完整流程。例如国际标准酒店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设计项目,既作为省级验收的示范工程,又是学生毕业设计的实体载体。
在学科交叉创新方面,环境设计专业与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形成“空间+服务+运营”的三维联动。设计艺术学院通过跨专业工作室,将客房功能布局、动线规划与酒店服务流程相结合,开发出模块化可变空间等创新方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中,更延伸至文化空间营造,如图书馆改造项目通过增设学科主题阅览区和宿舍开放阅读空间,将知识服务嵌入生活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校园环境设计持续迭代升级。2024年暑期完成的设施改造中,成都校区更新了智能化多媒体教室与标准化运动场馆,宜宾校区新建的教师公寓引入绿色建筑技术,理化实验室采用BIM技术实现空间效能优化。这些升级既响应了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也为环境设计专业提供了研究样本,形成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