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助产学专业自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三家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该专业以现代产科系统理论为基础,聚焦妇女从受孕到产褥全过程的生理、心理及病理变化,同时涵盖胎婴儿护理、遗传优生等核心领域,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医疗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课程体系融合理论与实践,并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展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与就业优势。
在培养目标方面,该专业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助产学基础理论与技能,重点培养临床助产能力、母婴保健指导及护理工作能力。课程设置围绕基础医学、护理学和人文社会学三大主干学科展开,核心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与优生遗传学、助产学及助产技术等,形成从生理机制到临床操作的知识闭环。实践教学环节尤为突出,通过临床见习8周和毕业实习40周的双轨制设计,覆盖产科、新生儿科、妇科等关键科室,强化病历采集、助产操作、手术流程管理等实战技能。
特色优势体现在两大维度:一是与齐齐哈尔建华医院、玛利亚妇产医院等本地三甲医院,以及上海和睦家医院、吉林国健妇产医院等省外优质机构建立教学协作关系,实现师资共享与教学环境优化;二是推行就业推荐制度,依托合作医院的定向人才需求,确保学生就业渠道畅通。此外,该专业采用“四真三化”课程建设模式(真实环境、真学真做、真本领掌握,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从职业发展前景看,随着国家生育政策调整与妇幼保健需求增长,助产士人才缺口持续扩大。毕业生可在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产科等领域从事助产、护理及管理工作,部分学生还可向妇女保健门诊、社区健康管理等方向延伸发展。数据显示,该专业学生通过实习能熟练掌握正常分娩与剖宫产手术流程、新生儿监护技术等核心技能,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通过大健康教育教学实训中心和模拟产房等设施,构建高度仿真的临床场景,辅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这种“双师型”教学团队(兼具临床经验与教学能力)与虚实结合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在进入真实医疗环境前已具备扎实的操作基础。这种培养路径不仅契合现代医学教育趋势,也为解决我国高层次助产士紧缺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